pg电子摸金校尉视频

抗美援朝战争背景与过程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pg电子摸金校尉视频 > 新闻动态 > 抗美援朝战争背景与过程


抗美援朝战争背景与过程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22:20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图片

一、朝鲜战争爆发背景

1、朝鲜半岛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后,美苏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半岛南北。1948年,南方成立“大韩民国”(李承晚政权),北方成立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”(金日成政权),双方均宣称拥有半岛主权,局势高度紧张。

2、直接导火索1950年6月25日,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南进,意图统一半岛,朝鲜战争爆发。初期朝军势如破竹,三日内占领汉城(今首尔)。

图片

二、联合国军的组建与行动

1、联合国决议与组建

决议过程:1950年6月27日,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3号决议(苏联因抗议中国席位问题缺席会议),谴责朝鲜为“侵略者”,授权成员国“武力干预”。

组建时间:1950年7月7日,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,正式成立以美军为主导的“联合国军”,16国派兵,5国提供医疗支援。

指挥官: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道格拉斯·麦克阿瑟(Douglas MacArthur)任总司令。

2、军事行动

仁川登陆:1950年9月15日,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,切断朝军补给线,战局逆转。

北进与威胁中国:联合国军10月1日越过三八线,19日占领平壤,并向中朝边境鸭绿江推进,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。

图片

三、中国的反应与决策

1、初期应对

严正警告:周恩来总理通过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美国传递信息:“若美军越过三八线,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理。”(1950年9月30日)

东北边防军组建:1950年7月13日,军委中央调集原四野13兵团(38、39、40军)及42军组成25万人的东北边防军,驻防丹东。

2、参战决策

争议与决心:中共中央多次讨论,毛主席力主参战,指出“参战利益极大,不参战损害极大”。

苏联因素:斯大林最初承诺空军支援,后临时退缩,但中国仍决定出兵(1950年10月4日政治局扩大会议)。

命名“志愿军”:以“中国人民志愿军”名义参战,避免与美直接宣战。

3、将领任命

彭德怀挂帅:粟裕(病重),最终由彭德怀临危受命,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(1950年10月8日)。

图片

四、志愿军入朝与部队构成

1、入朝时间1950年10月19日,志愿军第38、39、40、42军及炮兵部队秘密跨过鸭绿江,10月25日打响第一次战役。

2、首批入朝部队及将领

第13兵团(司令员邓华,政委赖传珠)为骨干,下辖:

38军

军长:梁兴初(1955年中将,江西吉安人,原四野纵队司令,以善打硬仗著称)

政委:刘西元(1955年中将,江西吉安人,政治工作骨干)

39军

军长:吴信泉(1955年中将,湖南平江人,参与辽沈、平津战役)

政委:徐斌洲(1955年中将,湖北红安人,政工经验丰富)

40军

军长:温玉成(1955年中将,江西兴国人,率部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)

政委:袁升平(1955年中将,江西吉安人,长期从事政治工作)

42军

军长:吴瑞林(1955年中将,四川巴中人,外号“吴瘸子”,擅长山地战)

政委:周彪(1955年中将,江西吉安人,长征老干部)

后续增援部队

第50军(原国民党60军起义改编,军长曾泽生,1955年中将,云南永善人)

第66军(军长萧新槐,1955年中将,湖南宜章人,参与太原战役)

3.高级指挥层

彭德怀:志愿军总司令,全面指挥五次战役,以“西顶东放”战术扭转战局。

邓华:副司令员,后接任司令,参与上甘岭战役指挥。

洪学智:副司令兼后勤司令,建立“钢铁运输线”。(人民称他为6星上将)

韩先楚:副司令,指挥38军取得德川大捷。

图片

五、战争意义与后续

志愿军通过五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,1953年7月27日签署《朝鲜停战协定》。

中国付出约19万烈士的代价,奠定东亚地缘格局,提升国际地位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下一篇:没有了